最好吃的50種食物,你吃過哪幾種?重點是,怎麼評斷出來的?
There is no love sincerer than the love of food, George Bernard Shaw said.
CNN 2018年更新了他們評斷出的世界最佳的50種食物。有時間你們也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歐。我剛剛才看到,不算是新聞。
CNN評選的50道食物,包含兩個調料,番茄醬跟楓糖漿,嗯,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定義。以香老闆的原則來定義,那就是只有48道食物。其中我吃過的有39道,在其中有28道我在來源地吃過,就是道地的啦。我摘錄Top 15,你有吃過哪些呢?有幾道是我自己開心的翻譯,別介意。
Top 15,有三分之一是雞鴨主食耶。
- 穆斯林咖哩 Massaman curry, Thailand
- 拿玻里比薩 Neapolitan pizza, Italy
- 巧克力 Chocolate, Mexico
- 壽司 Sushi, Japan
- 北京烤鴨 Peking duck, China
- 漢堡 Hamburger, Germany
- 亞參叻沙 Penang assam laksa, Malaysia
- 酸辣魚湯 Tom yum goong, Thailand
- 冰淇凌 Ice cream, global
- 大蒜辣椒秋葵燉雞 Chicken muamba, Gabon
- 仁當印尼咖喱 Rendang, Indonesia
- 非洲葡式烤雞 Piri-piri chicken, Mozambique
- 水煮玉米 Corn on the cob, global
- 甜甜圈 Donuts, United States
- 波蘭水餃 Pierogi, Poland
感覺跟我們的水餃一樣,那為什麼我們的水餃沒有排在上面啊?
香老闆認同第一名,但我認同的咖哩這個烹調方式。泰國的Massaman Curry,目前的音譯不是很喜歡,暫且叫他穆斯林咖哩,這道菜聽說也應該是穆斯林傳到東南亞。跟印度咖哩主要差在加了椰奶調味,口感比較溫和,在印度有些咖哩加上酸奶或配著吃,也會讓咖哩變溫和。其實這種加了耶奶的咖哩,不只泰國,整個東南亞的西南邊,這類食物都算是主食。
香老闆真心覺得,咖哩這種融合多種香料的料理方式,真的很有智慧,隨便做,不會太難吃,用心做,味道會非常有深度。
但是排名第七的檳城亞參叻沙,我倒是完全無法理解,為什麼可以排在第七名?還是評分的人,吃的版本,跟我吃得不一樣嗎?
叻沙一詞源自於古印度梵文的Laksha(淡米爾語:लकष),意為數量非常多,其中Lakh這單字有十萬的意思 – 摘自 Wikipedia
由此可知名稱有叻沙,就代表加了很多不同的佐料跟食材做出來的食物。亞參叻沙跟一般比較熟悉的新加坡叻沙,基本上完全是不同口味的料理,只是基底都是魚湯。亞參叻沙可以說他是鹹的米苔目湯,兩大特色,一個是酸,另外一個是魚味很重。他們用的米粉,更接近米苔目,口感QQ的,而不是一咬就斷開,粉香口感的粗米粉。說真的,去馬來西亞吃了很多次亞參叻沙,絕對不是我會主力推薦的食物,除非你告訴我你一定要試試看本地食物。只能說,食物是一種藝術,沒有哪一個看法是對的。
如果因為亞參叻沙,我就說這個50個最棒食物清單有問題,那也言之過早。臭豆腐,可是在這個清單之中,排名第41,比Taco排名還要高,可是來源地寫東南亞,好奇怪,難不成這些編輯吃的不是我們台灣臭豆腐嗎?我可從來沒有在東南亞看過臭豆腐。
喜愛美食的人,不妨按著這個清單安排一趟美食之旅,一定很有趣的很豐盛的。